三明市残联“433”工作机制打造党建助残品牌

2025-07-18 17:55:07  作者:   来源:三明市残联   责任编辑:原芷晴

近年来,三明市残联着力建立“433”工作机制(即发挥4个方面的力量、采取3项重点举措,实现3个方面目标),打造党建助残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凝聚四方力量 构建全维度党建助残格局

夯实基层党建“神经末梢”

依托基层党组织阵地,将全市2094名村(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纳入网格管理,其中党员占比61.03%。强化残疾人联络员政策宣传、需求收集、矛盾化解等职能。2024年累计入户超20万人次、交流群组建率100%,解决问题近200个,让党的惠民政策直达残疾群众家。发挥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域的残疾人服务新格局。

强化机关党建“中枢引擎”

发挥市县残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用,组织188名党员牵头实施残疾人民生项目。党员干部带头挂包困难残疾人,实现“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进社区、亮身份、强服务”等活动,选派党员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推动机关与城市党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全体党员协同创建“五星党支部”。

铸造专业服务“骨干支柱”

发挥五大专门协会作用,推荐优秀残疾人党员担任协会主席,由残疾人党员牵头、残疾人家属及亲属党员参与,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30场。培育171家助残服务机构,推动2家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成立党支部,将市盲协主席培养发展为党员,实现“协会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引领就延伸到哪里”。

激活示范引领“先锋标杆”

依托三明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5名全国先进典型特色资源,成立全国自强模范工作室,组建由残奥冠军、道德模范、自强模范、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助残先进等组成的“红色宣讲团”,开展宣讲、公益及志愿服务60余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形成“一个模范一面旗,一批党员带一片”的示范效应。

实施三项举措 激活残疾人事业发展动能

做亮点

全省首创中途失明者光明之家,举办全省首期中途失明者生活重建训练营,被中国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评价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三明模式”。建立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获“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称号,举办9期生活重建训练营。深化沪明合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促成上海养志康复医院组织专家团队来明开展义诊、讲座3场;举办非遗绒绣编手工就业培训1期;选送首批5名残疾人运动员赴上海集训;推动三元区心语星特殊教育中心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全国儿童语言沟通研究与实践共同体”单位。

出典型

创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61”综合帮扶机制,三明市完成改造3048户,全省现场会在三明召开,经验做法获省残联转发,相关案例入选市委主题教育“四下基层”典型案例及全国家改优秀典型案例,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刊发。创新法律助残协同机制,联合司法局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律师团8个,与三明市检察院建立未成年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与法院联合开展涉残疾人矛盾纠纷“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试点。2024年,三明市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在全省残疾人多元解纷试点工作推广现场会做典型发言。创新残疾人联络员“1+1+N”工作机制,组织残疾人联络员参加全国、全省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1名在全国竞赛获奖、8名在全省竞赛获奖,三明市残联获全省团体优秀奖。《用好“四促”提升残疾人专职委员服务质效》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刊发。今年,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全省残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

创品牌

一是推动盲按产业发展。全链条保障盲按产业发展,全市71家盲人按摩店带动218名盲人就业。有全省首个盲按龙头企业1家,安置就业人员100余人,其中盲人占70%,人均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2024年产值约650万元。有全省首家就业创业培训孵化基地1个,承办多个全省、全市活动。有全省首个盲人按摩中专班,培养学员70名。有国家级盲人按摩实训基地1个。有全省首个盲人按摩中医诊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有全省首个地级市盲人按摩学会,开展盲按学术研究。有一批先进群体(全国自强模范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劳模1人)。有全省首支盲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被授予全省学雷锋岗位标兵、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并进京作典型发言。二是创新辅具服务模式。探索形成以补贴制为基础、租借式为补充、社会化运作为依托的辅具服务模式,被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评价为“为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提供了范本”。开展“绿色回收·爱的循环”康复辅助器具社区服务工作,建立61个社区服务点,年服务超1万人次。探索“互联网+辅具”共享服务,建立27个服务点,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与上海杨浦区残联共建智慧助残服务中心,集成辅具适配服务、康养服务、社区辅具共享服务等3大线上平台及300平方米线下体验区,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三是打造体育品牌。以残奥冠军柯丽婷为榜样,选拔输送优秀残疾人体育苗子。2023年获第九届全省残运会和特奥会58金28银17铜,金牌总数全省第二;杭州亚残运会斩获1银4铜;承办第二届全国盲人板铃球交流赛,全国14个省22个地区28支代表队550人参加,是三明市近年承办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残疾人体育赛事,斩获1银2铜。2025年在全国赛事获2金4银1铜,在全省残疾人中小学运动会获得5金11银2铜,奖牌数全省第二。体育工作成效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刊发,竞技体育成为助残新名片。

实现三个目标 彰显品牌建设成果

一是残疾人队伍更具凝聚力。残疾人群体更加安定稳定,全市残疾人群体没有出现一起闹访缠访群体访,没有出现一人进京到省越级访。涌现出残奥冠军1人、世界特奥冠军1人、全国自强模范5人、省劳模1人等一批优秀残疾人群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显著增强。二是残疾人事业更富活力。每年投入6000万元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48个惠残项目,惠及全市近10万名持证残疾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23年以来先后承办全国性活动2场、举办全省现场会2场、全国有关会议发言1次、全省有关工作会议典型发言5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获省委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残联干部更显战斗力。连续五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荣获“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1次;市残联机关党支部获评“五星党支部”,涌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